李靖这人,要说战功啊,那真是没谁了。
你随便翻翻大唐前期那几场硬仗,东突厥、吐谷浑、岭南、巴蜀,哪一块不是他领着人马抡圆了干?
要搁现在,妥妥的“神将”标签,朋友圈炫耀都能被点赞刷屏。
可就是这么个人,凌烟阁排座次时,只混了个第八,前头还让尉迟敬德抢了风头——这事儿搁谁身上不扎心?
说起李靖,大家都得感慨一句:能打是真能打,能干是实在能干,可惜“站位”老是站错。
老李你想啊,他刚上来那会儿,投了隋炀帝,心里想着走条捷径,结果没走对,反倒闹成了“密告李渊”的闹剧。
说白了,他不是没脑子,就是太实诚。
后来李渊父子把他押去行刑,李靖还镇定自若地喊了一嗓子,说“举义旗不是为天下苍生吗”,人家那气场,真是“脸不红心不跳”。
这场面要不是李渊父子稍微念点旧情,估计人头早就落地了。
你要问李靖当时心里咋想,估计是又激动又委屈,心说我这条命也悬在刀刃上,干啥都得小心翼翼。
李靖跟李唐的亲疏关系,从头到尾都没法进核心圈。
人家长孙无忌、李孝恭那帮铁杆,出场自带主角光环,一路高歌猛进。
李靖呢,老是被边缘化,打完硬仗还得提防被“赏都给了”,一脚踢去边疆历练。
开州大战,他带八百人夜袭,斩了五千俘虏,本来大家都觉得能升官、能加爵。
李靖自己心里盘算着,这回是不是能熬出来了?
结果,李渊不但没信他,反倒意思意思赏点钱就打发了。
这种事儿,要不是李靖心宽,怕是早就憋出内伤了。
平辅公祏那场仗,李靖力排众议,提了个“先打外围、后取主阵”的主意。
这操作一出,几十万唐军一战擒敌,江东直接安稳了。
按理说,这种战略眼光,随便搁在哪朝都能封侯拜相。
可李世民心里还是打鼓,又怕李靖功高盖主,又怕他有心思。
朝堂上御史弹劾他,说他“纵兵抢掠”,公开训责,风头过了才扔点赏钱糊弄过去。
这些年,李靖打仗拼命,心里其实并不好受。
他嘴上不说,心里那种被猜忌、被防着的感觉,估计比刀枪还扎人。
说到凌烟阁排座次,大家伙都知道,官职是一碗水,但这碗水谁给你端的,分量就不一样了。
李靖最高当过兵部尚书、尚书左仆射、左光禄大夫、特进,品级也就从一品。
长孙无忌、李孝恭、杜如晦、魏征,不是正一品就是被追封,走的是“核心圈”路线。
高士廉、尉迟敬德,在排榜前夕直接被“特加”官职,从三品窜到从一品,李靖呢,啥都没得加,还是靠一身战功在硬撑。
李靖有时候心里肯定犯嘀咕:我这命,咋就没人给点“政治筹码”呢?
玄武门之变,李靖没参与,这在李世民心里是个大疙瘩。
你想啊,关键时候没在场,事后再厉害,那也不是“自己人”。
李世民用人,讲究个“心证”,你值班没在岗,干得再好也就“外人”。
尉迟敬德凭啥能压李靖一头?
就是靠玄武门那一箭,救了李世民一命。
大家都明白,帝国亡了还能再收复,皇帝死了可啥都没了。
这事儿搁李世民心里,怎么算都是“救命之恩”最重。
尉迟敬德临发榜前申请退休,李世民顺势给了个从一品,直接把李靖踩在第八——这场面要是让李靖知道,不知道心里是不是又酸又憋屈。
朝堂这地儿,讲实力不如讲底气。
谁给你升官,谁就能决定你的位置。
李靖第八,是李世民权衡之后给的“体面归宿”,既不让他功高盖主,也不让众人说闲话。
有点被排挤,还是接纳了,说白了就是个“软着陆”。
在唐朝那种官场格局里,真正能干事的,还真就只能靠边站。
你把李靖放在现代职场,就是那个干活最多、话最少的老实人,业绩一把抓,汇报一句话:“任务完成了。”领导安了心,又不放心升他职,怕他成“威胁”。
你换个性格火爆的主,早就跟皇帝撕破脸造反去了。
李世民用李靖,也是“不得不用”,心里既疑又怕,又不能丢下这颗“定海神针”。
给你任务,不给你权,要你干活不给你荣耀,要你有能力没处使。
李靖每次出征,心情其实很复杂,嘴上不说,心里憋着一股劲:这次干完,是不是又要被打发去边疆?
朝堂这些心眼儿,李靖真不懂,他只会打仗,打得酣畅淋漓,结果一封赏又被“边缘化”了。
你说气人不?
这种格局,其实就是大唐官场的真实写照。
你看刘邦用萧何不重韩信,朱元璋捧李善长还让徐达靠边站,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第一、魏征第四、李靖第八。
皇帝心里懂得用人不疑是理想,但现实总要防着点,“能干的不能太得志,太得志就要压一压”。
李靖虽然不懂这些弯弯绕绕,还是靠本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大名。
你要问这事可不可惜,李靖自己怕是心头有把火,又无处发泄,干脆全都化进刀枪里。
李靖的经历,就像现代公司里那些“干活牛人”,天天加班,成绩亮眼,最后晋升名单上总是被“关系户”压了一头。
领导心里想的是“靠谱但危险”,升了怕盖主,不升怕寒了心。
李靖要是懂点官场套路,没准能多封几个大官。
可偏偏他只信能力,打仗那叫一个溜,耍心眼他不愿掺和。
结果就是这样:打天下归你,分蛋糕归人家。
李靖心里明白,干就完了,升不升官他也不多说,毕竟命还得在手里握着。
李靖成了历史上的那个“干活最多、话说最少”的铁汉,业绩亮了亮,官场永远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皇帝用他,心里打鼓又怕他出事,可又离不开他,像极了那些老板用技术骨干,既需要又提防。
李靖这人,不会站队,不结党,不拍马屁,哪怕打下半壁江山,还是排在第八。
这场面,你要说公平,那可真是自欺欺人。
朝堂风云,官场如棋,谁是棋手,谁是棋子,李靖心里其实门儿清,就是不愿多说。
李靖的故事,多少让人联想到生活里的酸甜苦辣。
有时候干活的不一定得利,懂规则的反倒先入局。
李靖是那种“螺丝钉”,撑起了帝国半边天,位置不耀眼,分量却沉甸甸。
纵然被冷落,手里的刀枪和战功才是硬道理。
千百年后,大家只记得谁真干了活,谁撑住了天下,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。
李靖一身本事,性格刚烈,最终还是让大唐稳稳当当地扎根在历史里。
这盘棋啊,怎么下都有讲究。
李靖没赶上玄武门那档事,从头到尾都是外圈打工人。
皇帝用他,既怕他,也离不开他。
李靖心里明白,自己就是那个“干活最多,升官最慢”的角色。
你要说委屈,人家自己都懒得抱怨,只管把事干漂亮。
至于座次,排哪都无所谓,留名才是硬气。
现实里,大多数人不都这样吗?
干活的人被边缘,懂事的人吃香。
李靖的命,带着点悲壮,又透着点不屑,干脆做自己,懒得去争。
这事儿放到今天,依然让人想起身边那些“干实事”的老实人。
拼业绩、拼能力,最后还是坐在“关系圈”之外。
李靖用一身战功,把名字刻进史书。
无论官场如何风云变幻,干出活的人都是最有底气的那个。
历史记住了李靖,记住了他的能力,也记住了他那份不愿妥协、不肯低头的傲骨。
李靖的名字,永远在那儿。排第八又怎样?干活的人,才是撑住了天下的人。
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,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。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,就得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。
哪个股票配资网好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